關于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意見
- 分類:政策法規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6-09-22 18:24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發〔2016〕15號),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促進我市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 ∫浴吨嗅t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為指導,從我市中醫藥發展實際出發,堅持中西醫并重,以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
關于貫徹落實國家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實施意見
【概要描述】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發〔2016〕15號),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促進我市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 ∫浴吨嗅t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為指導,從我市中醫藥發展實際出發,堅持中西醫并重,以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
- 分類:政策法規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6-09-22 18:24
- 訪問量:0
詳情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國發〔2016〕15號),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作用,促進我市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
以《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為指導,從我市中醫藥發展實際出發,堅持中西醫并重,以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和發展水平為重點,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以科技和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以政策扶持為保障,以增進和維護人民群眾健康為目標,統籌推進全市中醫藥事業全面發展。
?。ǘ┗驹瓌t。
堅持繼承創新發展。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保持和弘揚中醫藥學術特性和優勢,大力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充分吸收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推進中西醫結合和中醫藥現代化。
堅持統籌協調發展。結合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統籌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中醫藥協調發展,大力加強貧困地區、偏遠落后地區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不斷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
堅持綠色持續發展。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健康旅游等新業態,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化、特色化、專業化。加大中醫藥資源保護和開發力度,促進中醫藥合理使用。加強中醫醫院內涵建設,推動中醫醫院健康持續發展。
堅持改革開放發展。全面深化中醫藥改革,同步推進公立中醫醫院綜合改革,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效率和效益。進一步開放中醫醫療市場,鼓勵社會辦中醫,推動形成多元化、多層次辦中醫格局。推進行業內外、市內外高水平、深層次中醫藥交流合作,加強中醫藥與其他學科合作。
堅持人民共享發展。全面提升城鄉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學科和人才建設,實現優質資源均衡布局,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醫藥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中醫藥需求。
?。ㄈ┌l展目標。
到2020年,建立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衛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功能完善、特色優勢明顯、方便可及的中醫藥服務體系,中醫藥服務能力和科教水平明顯提高,中醫藥優勢更加突出,中醫藥健康服務快速發展,公眾中醫藥健康素養普遍提高,中醫藥總體發展位于西部前列和全國中上水平,每千人口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達到0.56張,每千常住人口中醫師數達到0.48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中醫藥服務。
到2030年,中醫藥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中醫藥科技水平顯著提高,中醫藥人才隊伍進一步擴大;公民中醫健康文化素養大幅度提升;中醫藥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增強,實現中醫藥繼承創新發展、統籌協調發展、生態綠色發展、包容開放發展和人民共享發展。
二、主要任務
?。ㄒ唬┣袑嵦嵘嗅t醫療服務能力。
1.完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合理配置中醫醫療資源,建成以市中醫院為龍頭,區縣(自治縣)中醫醫院為主體,綜合醫院等其他類別醫院中醫藥科室為拓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加強區縣(自治縣)中醫醫院能力建設,國家三級中醫醫院達到10所以上,實現每個區縣(自治縣)都有1所二級甲等以上中醫醫院。在綜合醫院、康復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婦幼保健機構等非中醫類醫療機構設置中醫藥科室。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加強中醫藥設備配置和中醫藥人員配備。
2.提高中醫藥防病治病能力。提升市中醫院臨床水平和科研能力,建成國家區域性中醫醫院或國家臨床研究基地。提升區縣(自治縣)中醫醫院服務能力和水平。建立中醫藥參與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網絡和應急救治工作協調機制,提高中醫藥應急救治和重大傳染病防治能力。持續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區縣級中醫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優勢病種診療能力、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建立慢性病中醫藥監測與信息管理制度,推動建立融入中醫藥內容的社區健康管理模式,開展高危人群中醫藥健康干預,提升基層中醫藥健康管理水平。大力發展中醫非藥物療法,充分發揮其在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的獨特作用。建立中醫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綜合防治網絡和工作機制,加快形成急慢分治的分級診療秩序。
3.促進中西醫結合。推進中西醫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強化中西醫臨床協作,開展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聯合攻關,形成獨具特色的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提高重大疑難疾病、急危重癥的臨床療效。探索建立和完善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工作機制與模式,提升中西醫結合服務能力。推進中西醫結合醫院建設,建設2至3所水平較高的中西醫結合醫院。
4.鼓勵社會辦中醫。完善中醫醫療執業人員資格準入、執業范圍和執業管理制度,實行分類管理,推進中醫診所備案制管理。探索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執業資格準入管理。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連鎖中醫醫療機構、中醫??漆t院和只提供傳統中醫藥服務的中醫門診部、診所。支持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名老中醫開辦中醫門診部、診所,鼓勵藥品經營企業舉辦中醫坐堂醫診所。
5.提升中醫藥信息化水平。依托衛生信息化大平臺,建成市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和中醫藥管理信息系統,整體推進中醫藥電子政務、醫院管理、綜合統計、公共信息服務、健康服務系統建設,實現重點中醫藥業務信息共享。加快推進以中醫電子病歷為基礎的中醫醫院信息系統建設,促進中醫醫院信息管理現代化。推動“互聯網+”中醫醫療,利用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大力發展中醫遠程醫療、移動醫療、智慧醫療等新型醫療服務模式。
?。ǘ┐罅Πl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
6.加快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體系建設。堅持政策引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鼓勵各類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按照國家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規范和標準,為居民提供融中醫健康評估、健康咨詢、健康干預、養生調理、養生宣傳、健康管理為一體的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加強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室建設,為群眾提供中醫健康咨詢評估、干預調理、隨訪管理等治未病服務,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于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鼓勵中醫醫院、中醫醫師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咨詢、調理和藥膳等技術支持。
7.提升中醫養生保健服務能力。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養生保健機構進機關、學校、企業、社區、鄉村和家庭,推廣普及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易于掌握的理療、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與方法。鼓勵中醫藥機構充分利用生物、仿生、智能等現代科學技術,研發一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和保健器械器材。推廣融入中醫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8.發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推動中醫藥與養老融合發展,促進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支持養老機構與中醫醫療機構合作,建立快速就診綠色通道,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面向老年人群開展上門診視、健康查體、保健咨詢等服務。鼓勵中醫醫師在養老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服務。鼓勵社會資本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探索設立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機構,建設一批醫養結合示范基地。
9.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服務。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與旅游產業有機融合,充分利用森林、高山、溫泉、湖泊等各類生態旅游資源及中藥材產地優勢,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開發中醫藥特色旅游產品和中醫藥特色旅游線路,培育和打造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設集中醫藥文化展示、中醫醫療和健康養生體驗及藥膳、藥酒制作學習等于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綜合體。
?。ㄈ┘訌娭嗅t藥人才隊伍建設。
10.建立健全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有機銜接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按照教育部標準推進獨立中醫藥學院籌建工作,確?!笆濉逼陂g建成。支持重慶醫科大學、重慶醫藥高等??茖W校、重慶三峽醫藥高等??茖W校和西南大學辦好本、??茖哟沃嗅t藥專業,支持重慶醫藥衛生學校等辦好中專層次中醫藥專業,建成比較完善的中醫藥院校教育體系。完善中醫類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體系,加強基地培訓能力建設。加強中醫藥繼續教育。
11.充實壯大中醫藥人才隊伍。制定和實施中醫藥人才培養計劃和政策措施,保持中西醫人才按比例協調發展。建立吸引和穩定基層中醫藥人才的長效機制,基層中醫藥人員調配比例達到衛生技術人員的30%左右,綜合醫院中醫藥人員調配比例達到衛生技術人員的5%以上,中醫醫院中醫藥人員調配比例達到衛生技術人員的60%以上。到2020年全市中醫師數量達到1.45萬人。
12.提升中醫藥人員素質。實施重慶市中醫藥重點人才培養計劃,完善西醫學習中醫制度,“十三五”期間培養中醫藥領軍人才20人,學術學科帶頭人30人,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100人,中醫臨床骨干300人。加強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培訓指標注重向全科醫師傾斜,從2020年開始,擬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新進崗人員必須全部參加規范化培訓。開展基層人員和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
?。ㄋ模┰鷮嵧七M中醫藥繼承創新。
13.加強中醫藥理論方法繼承。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逐步將師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根據中醫藥人才培養特點,繼續在醫療機構開展“師帶徒”工作,提升師承教育水平。推進全國和市級名老中醫專家傳承工作室及學術流派工作室建設,深入挖掘整理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培養中醫藥學術傳承團隊。
14.加強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與技術挖掘。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數據庫、保護名錄和保護制度。加強中醫臨床診療技術、養生保健技術、康復技術篩選,完善中醫醫療技術目錄及技術操作規范。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開展劉氏刺熨療法等13個國家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藥項目的整理研究,加強對傳統制藥、鑒定、炮制技術及老藥工經驗的繼承應用。進一步開展對中醫藥民間特色診療技術的調查、挖掘整理、研究評價及推廣應用。
15.加強中醫藥科研體系建設。建設市級中醫藥研究基地,提高市中醫研究院、市中藥研究院、市藥物種植研究所科研能力和水平,打造西部中醫藥研究高地。加強中醫藥研究室、實驗室建設,建好中藥炮制傳承基地。支持各研究平臺加強橫向合作,打造中醫藥研究聯合體。
16.加強中醫藥科學研究。加強中醫優勢病種、重大疾病臨床研究,爭取在提高臨床療效、減少治療費用、縮短治療療程、降低疾病復發率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加強中藥物質基礎、中藥質量標準和藥理毒理研究。加強中藥創新研究與開發。推動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形成科學合理的臨床診療方案,在醫療機構中推廣應用。提煉中醫臨床有效方劑研究成果,開發中藥院內制劑和中藥新藥。提煉中藥資源及栽培等中藥產業研究成果,支持農業等部門推廣中藥栽培技術。
?。ㄎ澹┤嫣嵘兴幃a業發展水平。
17.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家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實施意見》(渝府辦發〔2015〕132號)要求,加強中藥材資源保護,建立中藥種質資源保護、種子種苗繁育基地,開展中藥資源動態監測。加大優質中藥材生產供應,推廣使用優良品種。實施中藥材生產組織創新工程,培育一批現代中藥農業企業。構建中藥材生產服務體系和中藥材現代流通體系,發布中藥材生產信息,探索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系統,保證藥材質量。
?。┐罅霌P中醫藥文化。
18.繁榮發展中醫藥文化。加強中醫藥機構文化建設,大力倡導“大醫精誠”理念,強化職業道德建設,形成良好行業風尚。加強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完善和拓展基地文化宣傳功能,創新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手段和方法,加強基地與社會大眾互動交流,傳播中醫藥健康理念。組織實施文化科普宣傳系列項目,推動中醫藥科普文化進鄉村、社區、家庭、機關、院校、企業。
19.發展中醫藥文化產業。推動中醫藥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將中醫藥文化納入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創作一批承載中醫藥文化的創意產品和文化精品。促進中醫藥與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數字出版、動漫游戲、旅游餐飲、體育演藝等有效融合,發展新型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和企業,提升中醫藥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水平。
?。ㄆ撸┓e極推動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
20.加強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擴大中醫藥文化對外服務領域。建立以中醫藥行政管理部門為主導,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企業等機構為重要力量,中醫藥國際合作項目為平臺的外宣工作機制。鼓勵中醫藥機構到海外開辦中醫醫院、連鎖診所和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鼓勵中醫藥企業走出去,加快打造全產業鏈服務的跨國公司和知名國際品牌。
三、保障措施
?。ㄒ唬┘訌娊M織領導。市政府建立中醫藥工作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強化統籌協調,研究提出中醫藥發展具體政策措施,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加強指導、督促和檢查。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將中醫藥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強組織領導,健全中醫藥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和工作機制,結合實際推進本實施意見貫徹落實。
?。ǘ┩晟品龀终?。加大中醫藥政策扶持力度,健全和完善中醫藥政策體系。進一步落實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政策。完善醫保對中醫藥服務的傾斜政策。改革中醫藥價格形成機制,合理確定中醫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和價格,降低中成藥虛高藥價,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繼續實施不取消中藥飲片加成政策。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中醫藥發展需要,切實保障有關用地供給。
?。ㄈ娀瘏f調聯動。市衛生計生部門牽頭制定實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務。市宣傳、財政、教育、人力社保、文化、工商、旅游、物價等部門和單位要在職責范圍內,加強溝通交流、協調配合,形成共同推進中醫藥發展的工作合力,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ㄋ模┳龊眯麄饕龑?。綜合運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和數字智能終端、移動終端等新型載體,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知識,宣傳中醫藥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全社會形成“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濃厚氛圍。大力報道各地區中醫藥事業發展成效、典型經驗和做法,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
?。ㄎ澹娀綄гu估。建立健全市、區縣(自治縣)上下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序推進。建立考核評估和監督檢查機制,及時跟蹤工作進展,提煉工作經驗,考核評價工作成效。市中醫藥工作部門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要加強對區縣(自治縣)中醫藥工作的指導,及時通報進展情況并落實問責機制。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16年9月1日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重慶三峽云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電話: 400-108-9898
質量投訴電話:023-55118315
公司辦公室電話:023-55117306
市場營銷中心電話:023-55118888
E-mail:cqsx8888@163.com
地址:重慶市云陽縣云江大道528號
營銷中心地址:重慶市南坪五小區桃源路97號
版權所有?2021 重慶三峽云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渝ICP備12000535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