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
- 分類:政策法規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6-09-12 18:24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2016年9月6日中國共產黨重慶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的統一部署,就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如下意見?! ∫?、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搿 ∫脏囆∑嚼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關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意見
【概要描述】(2016年9月6日中國共產黨重慶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的統一部署,就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如下意見?! ∫?、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搿 ∫脏囆∑嚼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 分類:政策法規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6-09-12 18:24
- 訪問量:0
詳情
(2016年9月6日中國共產黨重慶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通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的統一部署,就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笇枷?/div>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大力實施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著力推動企業成為創新主體,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推進全方位開放式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加快建設西部創新中心,推動發展動力轉換,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支撐。
?。ǘ┗驹瓌t
堅持需求導向。緊扣重慶發展戰略定位,順應全球科技發展趨勢,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與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供給能力,搶占科技創新制高點。
堅持深化改革。遵循科技創新規律,瞄準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突出問題,破除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市場導向作用,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轉變政府職能,營造良好制度環境,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堅持開放引領。適應創新全球化趨勢,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加快構建開放式創新生態,強化各類創新主體和區域之間的創新協同,在更大范圍內集聚創新資源,促進各類創新要素有序流動、綜合集成和高效利用。
堅持人才為先。把人力資源開發擺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優先位置,以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核心,改革人才評價、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增強人才吸引力,在創新事業中集聚人才,在創新實踐中培養人才,讓各類人才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
堅持全面創新。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把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結合起來,推動“兩個輪子”協調運轉,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
?。ㄈ┌l展目標
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城市行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初步建成西部創新中心,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支撐。
——創新型經濟結構基本形成。構建起知識密集、多點支撐的產業結構,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0%,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
——區域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創新要素集聚輻射能力顯著增強,產學研協同高效,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大幅提升,培育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一批重點專業學科,聚集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和技術。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和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翻一番。
——創新生態更加優化。激勵創新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更加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更加嚴格,創新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創新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形成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價值導向和文化氛圍。
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ㄋ模┘钇髽I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更多運用普惠性政策,引導支持企業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力度。完善企業研發費用計核辦法,優化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辦理流程。鼓勵規模以上企業每年從銷售收入中提取3%—5%作為研發準備金,稅前按實際支出額進行加計扣除,并按其新增研發投入的10%給予獎勵。
?。ㄎ澹┩晟苿撔庐a品及服務扶持政策。建立重大新產品研發成本補助政策,對市場認可并經專業評定的市級新產品,連續兩年按新產品新增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給予財政補助;對具有發明專利的市級重大新產品,補助時間延長至三年。落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扶持政策,對采購使用我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單位按其采購額給予一定比例補助。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和服務的采購政策,每年小微企業直接或間接獲得政府采購合同金額不少于總合同金額的20%。試行創新產品與服務遠期約定采購及風險補償制度,鼓勵市場主體之間通過合約方式約定采購創新產品和服務,穩定創新產品開發者和服務提供商的市場預期;對約定采購的創新產品及服務研制失敗的,給予生產服務提供商相關保險費用補貼。
?。嵤﹪腋咝录夹g企業培育計劃。建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采取綜合措施,培育科技型企業。實施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培育工程,完善所得稅優惠、創業補助、貸款貼息等扶持政策,適時跟進股權投資、上市輔導、轉型孵化等專業服務,促進“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鼓勵企業組建科技人員持股、社會資本參股的法人化研發公司,支持海外高層次人才團隊發起設立專業性、公益性和開放性新型研發機構。將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納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并通過專項創新券予以扶持。
?。ㄆ撸┲С之a學研協同創新。鼓勵龍頭企業聯合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從事產業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并著重在知識產權運用與保護、科技成果分享機制上積極探索。符合條件的,可以登記為企業法人,按規定享受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支持其承擔我市科技計劃項目。鼓勵企業、園區、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投融資模式,建立理事會領導、各種創新主體共同參與并實行會員制的新型協同創新研究實體,開展競爭前技術研究。探索建立財政穩定扶持、競爭縱向課題和橫向市場合作等經費來源機制,推動各類協同創新機構可持續發展。對符合高端協同創新機構認定條件的,財政穩定支持的經費最高可達其運營費用的1/3。
?。ò耍┡嘤齽撔滦皖I軍企業。對接國家“創新企業百強工程”,實施巴渝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計劃。對標同行業先進,通過競爭遴選建立領軍企業培育庫。開展主導行業龍頭企業創新轉型試點,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互動發展,重點支持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建設國家級研發機構。實施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雙創”平臺培育計劃,鼓勵龍頭企業通過投資員工創業開拓新的業務領域、開發創新產品,形成企業內部創新生態圈。支持創新鏈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發展新的商業模式,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鼓勵龍頭企業牽頭、聯合國內外創新主體建立跨行業、跨國界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創新中心。對于入選國家“創新企業百強工程”的企業,按照國家要求給予配套資金支持。
?。ň牛娀瘜衅髽I的創新績效考核。實現市屬和區縣國有重點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每年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經費建立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專項,實施重大技術攻關和應用示范。鼓勵更多國有企業創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通過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資本金注入、無息和低息借款等方式,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完善國有企業創新激勵機制,明確企業主要負責人對創新的第一責任,加大對國有企業創新成效的考核權重,完善國有企業研發投入視同利潤的考核措施。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所得收入,作為企業上繳利潤抵扣項。在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中開展科研人員等骨干員工持股試點,持股比例上限為30%。
?。ㄊ┩晟破髽I創新鏈配套服務。鼓勵第三方機構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工業設計、芯片專利池、檢驗檢測、模具加工、知識產權、專利標準、智能語音識別模組、樣機制造、中試生產、產品推廣等創新全鏈條服務。推動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和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開放共享,支持創建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示范平臺,整合專業領域的技術、資本、信息、市場和人力等資源,培育發展一批創業導師隊伍和專業培訓機構,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定制化服務。開展科技創新券試點,重點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向第三方創新服務機構購買專業化服務。
三、推動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創新
?。ㄊ唬┟嫦蛑攸c產業攻克一批新技術。圍繞汽車、電子、裝備、化工、醫藥、材料、能源、消費品等重點產業技術需求,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化為技術基點,研究發布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和制造業技術創新路線圖,集中攻克一批主導產業核心共性關鍵技術,加強基礎零部件、基礎制造工藝、基礎材料的研究開發,形成一批發明專利和技術標準,促進科技成果工程化和產業化,重點解決關鍵原材料、重大裝備、基礎器件等附加值不高、本地配套率低的問題,支撐重點產業轉型升級。跟蹤世界科技前沿,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精準醫療、先進汽車、新材料、清潔能源和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實施科技重大專項,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農業信息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生態農業技術研發和農村電商模式創新,更好支撐農業價值鏈擴展。
?。ㄊ┟闇式徊媲把亟ㄔO一批新平臺。設立30億元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專項支持重大創新平臺、領軍人才團隊和重點學科建設,夯實自主創新的物質技術基礎。圍繞全球前沿科技發展方向和我市戰略產業發展需要,引入國內外同行評價和競爭機制,規劃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形成涵蓋科研儀器、科研設施、科學數據、科技文獻、實驗材料等科技資源的共享服務平臺體系。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擔國家實驗室建設任務,按照國家規定予以足額經費支持;支持創新主體承擔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重大創新載體建設任務;圍繞電子核心器件、新材料、新能源、醫藥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組建一批市級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臺。優化布局科技資源,建立以用為主、用戶參與的創新平臺評價監督體系,有效解決重復建設和閑置浪費等問題。
?。ㄊ┚劢谷诤蠞B透發展一批新業態。緊緊抓住互聯網技術發展契機,推動互聯網向各領域融合滲透,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互聯網金融、智慧教育、數字醫療、虛擬物流等一批新業態,培育基于開源軟件和硬件平臺的社區創新業態。鼓勵發展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系統集成、技術轉移、知識產權、融資租賃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促進制造業轉型。積極推動形成“云平臺+信息管道+智能終端+內容服務”的信息通信服務產業集群。引導傳統產品融入智能、健康、體驗等新元素,形成以友好、協同和體驗等為主要特征的新業態和新產業。
?。ㄊ模┚o扣技術應用推廣一批新模式。積極發展產業鏈垂直整合、流程外包等新模式,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經濟平臺,支持大企業將非核心業務外包或委托加工,集中資源發展主營業務;鼓勵各類企業開展技術合作或研發外包,提高合作創新比重。積極培育發展分享經濟,重點推進生產設備、科研儀器分享平臺建設,探索建立人才、大數據、服務等新型分享機制。推廣開放式研發設計新模式,在各主導產業構建產業鏈橫向和縱向協同創新平臺,實現資源分享、成本分攤。推進網絡化制造試點,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共享和智能化管理。大力發展定制化生產方式。
?。ㄊ澹┮龑撔乱叵蛑攸c區域集聚。以兩江新區和重慶高新區為重點,加快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制定出臺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和實施方案,建立統籌協調推進機制,在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軍民深度融合、股權激勵、科技金融結合、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人才培養和引進、新型創新組織培育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舉措和政策措施。強化高新區、經開區和各類特色產業園區創新功能,把吸引研發團隊、科技型企業和科技服務機構作為招商引資重要方向,加強科研基礎設施和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園區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產業優化升級提供科技支撐和創新活力。
四、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ㄊ娀蒲许椖苛㈩}的市場化導向。充分發揮市場對科研項目立題的導向作用,設立以企業家和產業專家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戰略咨詢委員會,參與技術創新規劃、計劃、政策的制定和科研項目立題決策。更多地采用財政后補助、間接投入等方式,引導支持企業先行投入。市級財政科技經費用于市級科技計劃中市場類科技項目和企業牽頭實施的項目比例均不低于80%。
?。ㄊ撸┫路趴萍汲晒褂?、處置和收益權。將財政資金支持形成且不涉及國防、國家安全、國家利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對科技成果在境內的使用和處置不再審批或備案??萍汲晒D移轉化所得全部留歸項目承擔單位,處置收入不上繳國庫。允許高校、科研院所以協議方式確定科技成果交易價格和作價入股比例。在三年內未能轉化的科技成果,可依法通過強制許可、權利讓渡等措施促進其加速轉化。
?。ㄊ耍┨岣呖蒲腥藛T成果轉化收益比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可在重要貢獻人員、所屬單位與成果轉移轉化機構之間合理分配。其中,對科技人員的獎勵應不低于凈收入的50%,做出主要貢獻人員所獲得的份額應不低于獎勵總額的50%。同時,切實保障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的收益權。對高校、科研院所給予個人的股份、出資比例等股權獎勵,及通過評審立項程序并采取財政資金“撥改投”方式參股設立的新型研發機構讓渡給突出貢獻科技人員的國有股權,可以依照合同約定、項目完成情況和科技成果評價情況進行股權確認。探索公辦高校、科研院所正職領導任現職前因科技成果轉化獲得股權的代持制度。
?。ㄊ牛┘涌彀l展技術交易市場。以“互聯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核心,以需求為導向,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專業性技術交易網絡平臺,并與國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統及國內外技術轉移信息平臺對接,提供信息發布、融資并購、公開掛牌、競價拍賣、咨詢輔導等專業化服務。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委托專業評價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評價工作,建立科技成果資源庫。鼓勵開展科技成果數據挖掘與開發利用,定期發布符合產業轉型升級方向的國內外科技成果包,增強產業創新發展的技術源頭供給。實施“智資對接”計劃,建立技術轉移機構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基金等資本市場常態化對接機制,提高創投基金投向本地項目的比例。
?。ǘ﹦摻ㄒ慌滦头趸d體。鼓勵社會力量利用閑置建筑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新型科技孵化載體。新建孵化器和加速器可按工業用地性質供地,允許孵化器載體房屋按幢按層分割登記并實施出租或轉讓。對具備實驗、檢測、小試、中試、樣機制造等功能的科技企業孵化器,擇優給予運營績效獎勵。鼓勵科技園區建立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的風險補償制度
五、推進全方位開放式創新
?。ǘ唬┟嫦蛉蛞M創新資源。圍繞重點產業和長遠發展需求,在注重引進制造業項目的同時,加快引進研究機構、領軍人才和優勢技術等各類創新資源,實現招商引資方向的轉變。積極與全球百強創新型企業、國內外著名科研機構和知名大學建立研究開發合作關系,爭取其來渝設立研發機構。加強與國內外科技組織、標準化組織、檢驗檢測及科技咨詢機構的合作,引導其來渝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完善高端研發機構引進激勵政策,符合條件的給予一次性重獎。對設立獨立法人的高端研發機構,依據單位及其員工的稅收貢獻額給予連續三年研發補助。對自建自用科研用房給予城市建設配套費減免。推進開放創新合作園區建設,打造一批兼具產業特色和技術優勢的國際創新合作園。
?。ǘ┓e極開展國際創新合作。鼓勵企業牽頭、金融機構參與設立產業技術創新并購基金,實施海外研究機構并購。鼓勵企業在境外布局研發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企業在國外設立研發中心產生的研發支出,納入企業研發準備金管理,可享受與研發經費國內支出同等的財政獎勵補助。對企業加入全球著名大學牽頭的國際創新聯盟、知名孵化器等產生的會員費,給予一定比例資助。對各創新主體與海外高校、研發機構和企業等開展國際產學研合作,并在渝成功實現產業化的重大項目,按技術合同實際發生額的一定比例給予資助。放活對外科技交流管理機制,國際研發合作項目所需付匯,實行研發單位事先承諾,市級相關部門事后并聯監管。國有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因公出國(境),據實審批人數、批次及在外停留時間,為對外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便利。
?。ǘ┩苿榆娒袢诤蟿撔?。加快關鍵技術研發、集成應用等創新鏈一體化設計,開展軍民企業共性技術一體化、基礎原材料和零部件通用化試點。創建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支持地方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軍工企業、國防科技機構共建軍民融合創新平臺和產業化基地。鼓勵軍工企業和國防科研機構開放平臺、轉移技術、參與民用緊缺技術研發,支持地方企業承接國防技術研發、裝備制造、部件生產和軍品維修,促進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移和產業化互動。
?。ǘ模┐龠M區域創新合作。發揮重慶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聯結點的優勢,積極對接沿線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兄弟省市創新驅動發展規劃,依托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建設科技合作創新平臺,引進高水平研發團隊和優質創新資源,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建立區域協同創新機制,促進人才合作、資源共享、利益互惠和市場互通。采取分類激勵措施,引導五大功能區域創新發展。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要大力發展研發總部經濟,強化產業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發創新功能;城市發展新區要推動工業企業建立研發中心,著重提高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要建立區域性技術轉移中心,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和應用。全市要形成各功能區域產業技術支撐有力、創新驅動發展各具特色的新格局。
六、增強科技創新源頭供給能力
?。ǘ澹┰鰪娫紕撔履芰?。推動高等學校探索建立理事會、董事會等形式的法人治理結構,健全高??蒲泄芾眢w系。優化大學院系、學科和專業設置,提高與創新密切相關的學科比重。調整優化教育經費支出結構,每年從高校財政教育經費中安排8%—10%,重點支持應用技術研究和試驗發展。圍繞國家“雙一流”目標,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內外機構整合資源,努力創建國家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市級財政對創建成功的給予國家扶持經費1∶0.5—1的配套經費支持。以國內外同類一流學科為參照,研究制定市級重點學科評估認定辦法,啟動一批市級重點學科建設,系統提升高校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科研水平。支持高校依托優勢專業學科,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鼓勵高校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合作辦學,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支持大學實施創新伙伴計劃,吸引企業參與開展競爭前技術研究。
?。ǘ┨嵘残约夹g研發能力。適應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需要,以提升共性技術研發能力為目標,調整優化科研院所組織結構。推動技術開發類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轉制后原渠道財政經費投入保持三年不變。承擔較多行業共性科研任務的轉制院所,可組建成產業技術研發集團,實行研發經費多元保障機制;以生產經營活動為主的轉制院所,可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或整體上市,組建混合所有制的技術研發公司。推進公益類科研院所分類改革,賦予其在編制管理、人員聘用、職稱評定、績效評價、工資分配等方面更大自主權。鼓勵科研院所與高校、企業合作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提高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建立科研院所創新績效管理制度,定期組織第三方機構對科研院所進行績效評價,評價結果作為財政支持的重要依據。
七、建設高水平創新人才隊伍
?。ǘ撸┩晟瓶萍既瞬偶顧C制。放寬國有企事業單位工資總額(量)限制,試行國有企業科研獎勵和研發人員薪酬在經營預算中單列,事業單位按規定使用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橫向課題收入發放的獎勵收入不計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額管理。探索實施事業單位高層次科技人才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項目工資制。允許國有企事業單位使用自主設立的高層次人才資金對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發放激勵性報酬,不計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額管理。鼓勵企業對科技人員實施股權、期權和分紅激勵??萍既藛T在取得股權激勵時的個人所得稅遞延至取得股權分紅或轉讓股權取得收入時并原則上在5年內分期繳納。實行柔性引進人才彈性考核制度,突出研究進度和績效,不受在崗工作時間限制。
?。ǘ耍┥罨毞Q管理制度改革。加大發明專利轉化應用情況與技術轉讓成交額在科技人員職稱評審中的權重。在新型研發機構、大型骨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開展職稱自主評定試點,進一步暢通海外高層次人才、博士后研究人員、特殊人才高級職稱直接認定“綠色通道”。制定應用型科研院所職稱評聘分離辦法,取得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通過競聘上崗方式擇優聘用,工資福利待遇實行以崗定薪、崗變薪變。
?。ǘ牛嵤┖韧飧邔哟稳瞬乓M工程。設立高層次人才引進專項資金,健全市場化引才機制,充分發揮用人單位的引才主體作用,下大力氣引進一批全職創新創業團隊特別是領軍人才,鼓勵通過項目合作、技術開發、科技咨詢、學術交流等方式柔性引進人才。建立人才市場化認定標準和獎勵機制。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按照用人單位實際發放年薪的一定比例給予一次性獎勵。在渝按揭購買住房或投資創辦科技型企業的,依據在渝五年內所繳納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額度給予財政補助;在渝取得股權分紅或股權轉讓收益的,依據其所繳納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50%的額度給予財政補助。根據引進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以用人單位為主體,定制化啟動建設一批科技創新平臺,政府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提供一定比例的資助,最高可達1000萬元。引進人才創辦或領辦的科技型企業,全部列入政府股權投資基金候選名單。設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資金,鼓勵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招才引智,視其引才績效給予獎勵。
?。ㄈ┙∪瞬乓M配套制度。事業單位應留有一定余編,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按隨到隨辦原則完善人事關系及入編手續。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提供醫療便利,配偶子女隨調隨遷,協助安置就業,優先安排入學。建設一批國際醫院、國際學校和國際化購物娛樂中心,建立高層次人才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為引進的海外人才和在渝外國人提供高質量服務。給予符合條件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工作許可、人才“綠卡”、簽證和居留等便利,爭取開展技術移民試點。支持持有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在渝創辦科技型企業等創新活動,落實國家相關政策。
?。ㄈ唬﹥灮瘎撔滦腿瞬排囵B模式。積極探索科教結合的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新模式,擴大科學、技術、工程等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比例,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滿足創新經濟發展需求。支持學校與企業合作,建設創新實踐基地。鼓勵在校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活動。實施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和中國(重慶)新加坡博士后國際培養交流計劃,制定博士后留渝創新創業扶持政策。開展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教育學歷證書“雙證融通”改革試點,探索建立現代學徒制,健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推動部分市屬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技術高校轉型,鼓勵中高職院校和技工院校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試點,造就一大批高素質、應用型技能人才。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健全對青年人才的普惠性支持措施。改革基礎教育培養模式,開展探究式、啟發式、研究式教學方法改革試點,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ㄈ┲С制髽I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特支計劃”等人才專項實施力度,培養一批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及團隊。鼓勵企業創建國家級技能大師、市級技能專家、企業首席專家等高層次人才工作室,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并提供必要的科研條件。完善企業領銜專家、首席技師、特聘技師等技能帶頭人制度。擴大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站規模,有條件的可申請獨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鼓勵有條件的大型骨干企業借鑒國際經驗,建立創新資源合理匹配的考核機制,支持科技人才在鉆研核心業務的基礎上安排一定時間從事相關性業務和探索性業務研究。鼓勵企業培養高科技裝備操作、維修檢測等應用型人才。重視高級技工、技師的引進和培養。
?。ㄈ惩ㄈ瞬烹p向流動渠道。改革科技人員薪酬、職稱和崗位管理制度,完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政策,促進人才在事業單位和企業間合理流動。建立“雙師”流動兼職制度,支持企業工程師兼職當教師、教師到企業兼職當工程師。試點將企業任職經歷作為高等院校新聘工程類教師的必要條件。選擇部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開展從事科研工作的“雙肩挑”領導人員科技創新改革試點,準許其在完成崗位任務的前提下,在渝兼職從事技術研發、產品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成果轉化活動,并取得相應合法報酬,或者在渝創辦、領辦、聯辦科技型企業,并取得相應合法股權或薪資;鼓勵“雙肩挑”人員離崗轉化科技成果、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
?。ㄈ模┡嘤齽撔滦推髽I家。實施創新型企業家培養計劃,加大優秀民營企業帶頭人、高層管理人員培養力度。支持企業家主導企業創新活動決策,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財產權和創新收益。設立企業家經營業績檔案和人才數據庫。建立企業培育和市場化選聘相結合的職業經理人制度,搭建職業經理人與企業有效對接、優勝劣汰、合理流動的市場平臺。完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中長期激勵措施。
八、強化金融對創新的支撐功能
?。ㄈ澹汛髣摌I投資規模。實施創投資金倍增計劃,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制定分紅讓利等優惠政策,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吸引有產業和技術背景的優秀創業投資管理團隊來渝設立各類子基金,引導創投管理基金在渝落戶。爭取國家新興產業引導基金和保險資金支持,新設立一批戰略性創投基金,市級引導基金以一定比例配套出資參股。積極引進外商參股的創業投資基金。落實國家對各類創新投資活動的扶持政策,調整創業投資企業投資高新技術企業的條件限制,允許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法人合伙人享受投資抵扣稅收優惠政策。
?。ㄈ┲С纸鹑跈C構創新服務模式。探索設立科技創新銀行、科技創業證券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鼓勵開發性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在產業園區、科技園區設立科技支行或專營機構,實行專門的客戶準入、信貸審批和風險管理,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專業性金融服務。鼓勵銀行業加強差異化信貸管理,放寬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支持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信用貸款、科技保險等金融創新業務。鼓勵和引導銀行機構、小貸公司與創投基金、股權投資機構及保險機構合作,實現投貸保聯動,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政府通過建立風險補償金、配套財稅政策等方式,對為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和擔保的各類金融機構,實行差異化的財政激勵政策。
?。ㄈ撸├觅Y本市場支持技術創新。建立科技型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指導企業制定上市路線圖,引導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鼓勵科技型企業與上市公司開展并購重組。支持重慶股份轉讓中心(OTC)設立科技創新板,專門提供科技型企業掛牌展示、融資路演和資本課堂等服務,支持實施股權投資基金份額轉讓,提供退出渠道。推動孵化成熟的高新技術企業在主板、創業板以及境外資本市場開展股權融資,拓寬科技型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創業企業發行公司債、項目收益債等債務融資工具,募集資金用于研究開發。探索開展股權眾籌融資試點。
九、營造良好的創新生態
?。ㄈ耍┥罨蒲泄芾眢w制改革。以“放管服”改革為重點,清理廢除科研管理全流程中一切妨礙創新活動的規定和做法,切實解決科研管理過緊過死的突出問題,為科研單位、科研人員“松綁”。健全更加靈活有效的科研項目管理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的導向作用,讓創新主體擁有更大的自主空間??萍夹姓芾聿块T要加快轉變管理方式,強化戰略研究、規劃制定、監督管理和統籌協調,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管理具體項目。完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簡化預算編制,下放預算調劑權限,合理有效地配置和利用好科研經費。改革完善科研成果評價機制,科技行政管理部門不再組織科研成果評價工作,改由委托方委托專業評價機構進行。改革完善科技獎勵制度,注重科技創新質量和成果轉移轉化效益,增強科技獎勵的導向作用。完善科技人員管理制度,為科技人員對外交流構建寬松、順暢和便捷的通道。加快推進大型科研儀器設備和研發公共服務平臺開放共享,提高科技資源的使用效率。
?。ㄈ牛娀偁幷吆彤a業政策對創新的引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多證合一,為創業企業工商注冊提供便利。實施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適時修訂完善相關產業投資禁投清單,破除限制新技術新產品新商業模式發展的不合理準入障礙。強化產業技術政策的引導和監督作用,明確并逐步提高生產環節和市場準入的環境、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質量和安全指標及相關標準,形成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體系。運用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的機制,促使企業從依靠過度消耗資源能源、低成本競爭,向依靠創新、實施差異化競爭轉變。
?。ㄋ氖嵭袊栏竦闹R產權保護。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法規體系。針對重大科技成果,制定重點知識產權保護名錄,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打擊力度。完善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保護銜接機制,推進知識產權案件民事、行政、刑事“三審合一”,加強兩江新區知識產權法庭建設。完善知識產權侵權查處機制,探索實施訴前證據保全和懲罰性賠償制度。加強知識產權綜合行政執法,建立健全快速維權機制和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民間救助和行業自律,防范知識產權風險。優化專利申請資助政策,提高專利審批效率,力爭使具有重大市場價值的發明專利能在一年內進入市場。
?。ㄋ氖唬┩晟浦蝿撔碌男畔⒒A設施。全面推進通信設施及廊道升級改造,建設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出口帶寬提升到20T以上,重慶至國內外主要城市通訊網絡時延、丟包率等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加快建設中新國際數據通道。發展無線網絡,城市人口集聚區高速無線網絡接入率超過80%。建設全市數據資源一體化平臺,推進數據資源整合、開放、開發和利用。開展新型孵化載體數據驅動創新試點,引導科技園區為企業創新提供數據服務支撐平臺,努力提高利用數據推動創新的能力,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
?。ㄋ氖┘訌妱撔碌姆ㄖ伪U?。制定和及時修改科技創新的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有關規章政策全面公開,促進市場主體用好用足創新政策。完善科研信用管理辦法,建立科研誠信檔案和黑名單制度,引導科技工作者恪守科學倫理和學術道德,建立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制度。加緊制定和實施科技人員創新探索的保護政策,維護科技人員合法權益,尊重科技人員探索價值。
?。ㄋ氖I造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大力弘揚科技人員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高科技人員在各類評選表彰獎勵中的比例,在全社會形成尊重人才、鼓勵創造、寬容失敗的文化。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對單位和個人在創新活動中勤勉盡責但未達成預期目標的,不作負面評價,不影響政績考核和提拔使用;符合中央大政方針、理念正確、程序正當的創新舉措與現行政策有一定沖突,未造成不良影響的,免除單位和個人相關責任。對創新改革探索違反程序或造成嚴重不良后果的,及時叫停和糾正;對抵制、阻撓、延誤改革創新,造成不良后果的,嚴格追責。完善信訪舉報快速查核機制,及時澄清不實反映,還相關人員清白,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十、加大組織實施力度
?。ㄋ氖模┘訌娊M織領導與統籌協調。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黨政一把手要將“第一動力”“第一生產力”放在全局中優先謀劃、優先落實。充分發揮創新驅動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完善跨部門、跨領域溝通協商機制。從上到下建立嚴格責任制,責任到人,督查到位,嚴格考核,抓好落實。完善科技創新統計監測機制,將研發強度、新產品銷售收入率、發明專利數、科技進步貢獻率、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等科技創新能力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體系。制定并發布全市科技創新指數,科學評價創新發展狀況。完善以新發展理念為導向的考核機制,加大創新驅動發展指標的權重。
?。ㄋ氖澹┬纬赏苿觿撔买寗影l展的強大合力。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把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既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整體效應。各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協同,細化措施,進一步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各區縣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辦法,做好政策銜接。各級科協組織要更好地團結帶領廣大科技工作者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各類行業協會、商會、基金會、科技社團等要充分發揮在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要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加強科學教育和科技普及,努力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格局。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重慶三峽云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電話: 400-108-9898
質量投訴電話:023-55118315
公司辦公室電話:023-55117306
市場營銷中心電話:023-55118888
E-mail:cqsx8888@163.com
地址:重慶市云陽縣云江大道528號
營銷中心地址:重慶市南坪五小區桃源路97號
版權所有?2021 重慶三峽云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渝ICP備12000535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重慶